山东一家丙烷脱氢工厂的控制室里,电子屏上的亏损数字正以每分钟三位数的速度刷新。当红色警报提示原料储罐即将见底时,财务总监发现每吨产品亏损已经突破八百元——这相当于把进口的液化气直接倒进海里还更划算些。
五年前可不是这番光景。当时丙烷脱氢项目堪称印钞机,每吨净赚四千元的行情让各地政府争相抛出招商橄榄枝。从渤海湾到珠江口,近百套装置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,产能占比五年间几乎翻倍。可如今这些钢铁巨兽正集体消化不良,中东丙烷报价单上的数字比油价涨得还快,而下游聚丙烯的出口订单却被太平洋对岸的关税大棒砸得粉碎。
最讽刺的是所谓的自救方案。北方工厂为避开美国原料关税转向中东采购,结果多付的运费直接把利润吃干抹净。南方企业咬牙吞下高价丙烷,却发现终端产品根本卖不动。有家工厂把催化裂化装置开到冒烟,每周增产近四万吨,可同期行业总损失量是这个数字的三倍多——活像拿着漏勺舀沉船里的积水。
真正的定时炸弹藏在供应链深处。虽然国内丙烯自给率看似提升,但日韩供应商就像守在急诊室门口的放贷人,随时准备趁火打劫。某期货交易所急着推出的丙烯合约更添乱,交割仓库的容量还不够龙头企业三天用量,这摆明是给金融大鳄准备的自助餐。
行业巨头们的真实态度耐人寻味。某集团内部文件显示,当丙烷脱氢装置开工率跌破八成红线时,他们宁可重启尘封多年的石油裂解设备。这种背叛比破产公告更致命,就像老字号突然改卖预制菜,彻底否定了自己的立身之本。
眼下最扎心的对比来自丁辛醇车间。这个曾经被丙烷路线挤到角落的工艺,现在反倒能维持四百元的微薄利润。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偷偷把原料切换回石油基,黄海沿岸那些价值百亿的丙烷脱氢装置,正在烈日下慢慢变成最昂贵的钢铁景观。
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,如涉及权益问题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。
配资平台有哪些,全国前三配资排名,开户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